您现在的位置:那花园花卉网 > 花界新闻 > 行业新闻 >

景观差异性与设计平衡的探讨

来源:
】 2006-05-24 00:00
[摘要]景观既包括自然存在的景观又包括经过人类改造的景观,景观包含了建筑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以及能被人们视觉感觉得到的形体、心理感受等因素。景观设计作为一门在艺术和营造设计之间搭起桥梁的学科,具有艺术哲学属性和自然社会科学属性。 设计景观是存在
  景观既包括自然存在的景观又包括经过人类改造的景观,景观包含了建筑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以及能被人们视觉感觉得到的形体、心理感受等因素。景观设计作为一门在艺术和营造设计之间搭起桥梁的学科,具有艺术哲学属性和自然社会科学属性。 设计景观是存在差异性的,试图用一些标准来衡量改造是否成功有一定的局限。实践中反而会被所谓的“标准”束缚手脚。 研究景观之差异性与设计之平衡的目的是:不要做“无差别”景观。怎样才算达到了平衡?需要先分析平衡的一些主要因素,哪些因素发展“过头”了,哪些尚处于“萌芽”阶段;再对“整体因素”和“局部因素”作具体分析;最后提出一种强化原创意识,鼓励激发思维活力的思考方式,从根本上努力解决“无差别”类似景观、无新意景观等一系列浪费资源的景观。要在这种过程中寻找差异性,平衡一系列积极的因素和妥协的因素。 在统一与变化中寻找平衡,大众化与个性化之中寻找平衡,在时尚与传统中寻找平衡,在视觉疲劳与反视觉疲劳中寻找平衡,在人的扩张性与自然生态的不可逆中寻找平衡。平衡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设计平衡之 “统一与变化” 用“格式塔”心理学来解释这些需要平衡的因素。 “格式塔” 心理学是感觉场的自动组织结构,是感觉场使得所谓“元素”从属于“整体”,而该“整体”又结合到更广泛的整体中去。我们日常知觉不是对各种质量的拼合的知觉,而是对不同物体总和的知觉。 在现实中“整体”往往被内耗掉,差异性而带来的吸引力往往被人忽视,各自价值都不能很好体现。同时人们往往把个人的价值观加在设计意图上:比如在乡镇希望把乡村变成繁华的都市面貌,出现村村像镇,镇镇像城;而城市又希望把城市向密集型繁华都市靠拢,寸土寸金使得牺牲绿化空间成为水泥的森林。尽管近期也意识到城市更需要自然式景观来调节情绪,但这种调节是局部的,不成大的气候。就这样在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各自的优势特点情况下进行了造。要知道城市因为乡村才显得现代化,乡村也因为城市更具有对都市的差异性吸引力。 设计中出现的内耗 设计本身可能没能统一贯彻自己的观念,有以下几点内耗: 1)设计之初会翻些图片资料加以参照,以模仿形式为捷径,妨碍独创思考能力。 2)设计过程中脱离土生土长的环境,没有进行很好的调查,或是设计人只是听项目经理的转诉,看到的是现场照片片断,就在设计。 3)设计效果图和总平面有的只是为了表面效果好,其真实性与实施差距较大。为了审批,夸大绿化面积现象也确实存在。 4)设计配合过程不够规范化,施工、监理不严造成设计意图不能贯穿下去。 5)为了按时完成工程,不惜降低景观质量。 很多人力物力在内耗中降低了效率,整体性、统一性在整个设计过程不知不觉中消耗掉,反映出一种整体性思维和整体性设计流程的缺失。 尝试解决的方法 “统一”的过程需要贯穿首尾。分析理解环境,去深刻感悟环境,在设计之处就得有一个整体的构思并且能在贯彻设计过程的始终。这就需要我们去强调设计的各个阶段、各个领域的有机联系的整体思维模式。理解理念初衷的统一、形式审美的统一、整体空间的统一、整体风格的统一、整体流线的统一、材料手段的统一。景观设计师应该锻炼不同空间尺度在不同层次工作领域的整体连贯性思维。 在过去、现在或是将来,每一位设计师都无法回避一些基本的问题,不同时代背景下景观设计师的观念和思维决定了表现形式与变化性: “变化”得是否好要看是否适度,是否在统一里寻找的变化。一般认为变化既要大胆又要心细,“大胆”就是充分理解环境基础上,不要过多怀疑作品没有“实践过”的心理障碍;“心细”就是要为好的设计作品提供社会支持与技术支持。变化需要从一些对最适合这个地区的假想中、感悟中提炼,就是所谓的“灵感”中提炼,不必过多地去寻找已经完成的优秀作品中寻找影子,而是讲究原创性。音乐好听绝不是模仿出来的,而是感悟中的提升。要意识到并深入人心的是:创造性的东西才是有价值的。 发展过程和形式都是“变化”的因素,形式反映了进化的过程。对生物学家来说,新城市的形式绝大部分来自我们对自然演化过程的理解与反响。形式和过程是一个单一现象不可分的两个方面,变化反映于形式中,即一个东西的外表样子是这个东西的重要方面。例如,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原子的模数几何形和显示雪片结晶体的动人形象。 “统一”与“变化”犹如“曲”与“音符”,把握两者的关系是作品是否有价值的关键。也就是把握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景观整合在规划与建筑中,就像“音符”融合在曲调中。 根据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我们时常需要在景观整体综合知觉与细部分析知觉中不断比较。就像画家在处理局部细节时,经常要退到远处看整体较果一样,甚至为了避免“当局者迷”还需颠倒画框纠正习惯性视觉错误。 纠错是人的能动性的体现,在景观设计中,需要退回到最初终极的人类需要,而不是看眼前某些“迷人的细节”,也不是非要套上文化与历史的桎梏才善罢干休,更不是国外理念的堆砌。设计的创艺性是需要在整体中认识的,鼓励这种创意思考方式一直是中国最需要的,只有设计师具有这种整体认识下的纠错力,创意才可能最合理地展现出来。 抽象的创意还是需要落实在“知觉中的一个特殊结构”中,能够唤起人们对新事物的新的理解。而空的表意形式是不负责任的交差。例如做工粗陋的景墙,千篇一律的图腾柱图,毫无心意的桌椅等等。 形式不是业余艺术爱好者的偏爱,而是关系到所有生命的一个中心和不可分离的问题。所以建议设计师回到大自然寻找形式的基础。 如果能够从这种大自然的完美中得到启发,将是无穷无尽的。 设计平衡之 “时间与空间” 设计的“统一”与“变化”的关系体现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传统与时尚;大众化与个性化;视觉适应与反视觉疲劳;城市化与生态化等。 景观差异性与设计平衡之“时尚与传统” 到底是持续的辉煌还是短暂的时尚,经历过许多思潮,今天看来却非常片面,而一些远离人们视线的作品。在经历了时间的洗礼之后,却闪烁着迷人光芒。 ●“时尚与传统”的含义 所谓时尚,哲学地说,是一种城市的时髦文化,经常由青年所独领风骚,也指大众在某个时期所喜爱追随和模仿的一种城市生活方式。而传统,是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如风俗、道德、思想、作风、艺术、制度等。它们彼此相异却是一体,没有现在的时尚就没有成为过去的传统。时尚记录着历史传统,表现着文化追求。 建筑风格尤为如此,各异的历史、社会、文化与族性,都选择了差异的建筑作为其意义的存在形式,城市建筑就像一个多元的文化剧场,一个流动漂浮而又保持着对话的网络体系,一个具有多种解读可能性的差异性文本。归根揭底是受哲学与知识时尚的深刻影响。20世纪建筑时尚几经多变,呈现差异性格局。其中,景观也是在现代主义建筑与后现代主义时尚对话交锋的背景格局下呈现出多元化、差异化的景观,景观如同建筑、服饰、饮食知识等等文化一样,是一种交往性很强的时尚话语。随时随地因“新潮”而变化。景观比建筑更容易实现意念的传达。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如同前面所说,更可以迈出大胆而心细的步伐。 ● 重新解读传统 相对时尚而言,在强烈的时尚下,传统不会被抹煞反而更具有独具一格的魅力,而仿造传统不加以改变的是停止不前的。 时代、环境、科学都在变化,在激进革命派与中庸保守派的裂隙和尖锐化冲突之后,形成解构主义基础上的对传统“再认识”。其中由于现代化过分地导向西方文化,失去了自己民族文化的支撑,都市青年都突然变成了“黄香蕉”黄皮白心,20世纪70-80年代时任新加坡总理的李光耀亲自出马发表文章,对“亚洲价值”进行解释与概说。并将儒、佛、伊斯兰、基督教教义中有关道德内容经过现代注解编成读本在中小学推行。显然,重新解读传统不是简单回归传统是为了超越现代性的缺陷,是一种创造。景观设计师追求的不是对过去形式的拷贝,而是把园林精神吸收过来,把它们转换成为适应新情况的合适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