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那花园花卉网 > 花艺天地 > 插花花艺 >

浅论我国插花艺术的历史和艺术特点

来源:那花园
】 2006-05-06 15:36
[摘要]中国插花大体经历了佛前供花--宫廷插花--文人插花--平民插花等几个历史进程。

  插花是一门以花卉的自然美构成装饰美的造型艺术。凡可供观赏的植物均可取其叶、花、、果、枝、根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置入适当的器皿中,虽仅几朵鲜花,数片绿叶,经过精心组合,便能构成各种花叶相映,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优美形体,成为别具一格的艺术品,从而激起人们对美的追求,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人们在工作之余。闲暇之时,于室内案头置上各类插花作品,可以丰富生活和美化环境。倘能匠心独运,创作出许多造型及情趣各异的作品。必将给人们带来了高雅、健美的艺术享受。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及从事不同职业的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乐趣。

  插花现在作为一项热门艺术,正在我国大、 中城市及各地迅速发展。

  一、历史悠久的中国插花

  我国是世面上最早出现插花的国家,据史书记载,早在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佛教盛行,常以鲜花作为"供花",广泛用于佛事活动之中。如《南史·晋安王·子懋传》记载:"子懋年七岁,母阮淑媛尝病危笃,请僧补道。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当时供花以柳枝、莲花为主要花材,表达对佛神的一种景仰、崇拜,并不讲求插花造型。

  唐朝是插花的兴盛时期,出现富丽豪华的宫廷插花,所用花材主要是国色的牡丹。牡丹花形硕大,富丽堂皇,绿枝翠叶,艳丽非凡,花开时节,轰动京城,最宜于作插花之用。唐·罗虬在《花九锡》中曾记述当时的插花器,如剪刀、浸渍、器皿,以及构思、技巧、保鲜、题咏等。在敦煌壁画(199窟)中也有插花艺术的画面。

  同时也出现了文人插花,文人雅士们常聚在一起吟诗、作画、插花。南宋文人张邦昌在《墨庄漫绿》一书中写道:"两京牡丹闻天下,花盛时太守作万花会,宴集之所,以花为屏障:主梁、栋、柱,以简贮水,簪花订挂,举目皆花也。"

  但也有一些文人限于收入菲薄,用花比较随便,只是为了清供、自赏。杨廷秀诗云?quot;昨日花开开一半,今日花飞飞数片,留花一住春光归,不如折插瓶中看"。

  明·袁宏道(1568-1610)在《瓶史》中写道:"仅有栽花莳竹一事,可以自乐,……京师人家所有名卉,一旦遂为余案头物,无扦剔浇顿之苦,而有味赏之乐,取者不贪,遇者不争,是可述也"。

  清·沈复(1763-1807)在"浮生六记"中写道:"其插花朵,数宜单,不宜双。每瓶取一种,不取二色。瓶口宜阔大不取窄小,阔大者舒展不拘。自五七花至三四十花,必于瓶口中一丛怒放,以不散漫,不挤轧,不靠瓶口为妙;所谓起把宜紧也。或亭亭玉立,或飞舞横斜。花取参差,间以花蕊,以免飞钹耍盘之病。叶取不乱,梗取不强,用针宜藏,针长宁断之,母令针针露梗,所谓瓶口宜紧也"。

  1949年前夕,王璧、程世抚著《瓶花艺术》。直到五、六十年代,周瘦鹃先生发表数篇关于插花的文章,记述了他对插花的欣赏。

  中国插花大体经历了佛前供花--宫廷插花--文人插花--平民插花等几个历史进程。

  二、中国插花的艺术特点

  中国插花是一种具有传统的形式及独特风格的艺术,它特别注意表现植物的自然形态,模拟植物生长的自然姿势,运用花朵、叶片、枝条等花材,使线条有曲直、高低、精细、长短、横斜、俯仰、疏密等差异,从而造就各种造型的插花,形成一种不对称的均衡。中国传统式插花讲究神韵,崇高自然,色彩淡雅,主张清疏,注重意境,追求诗情画意。其艺术特点可分为:

  1、讲究意境:借花寓情,以情传神,中国的秀丽河山,田园风光,中国画卷,古典园林,甚至民俗风情,都是插花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客观意境。通过作者主观意念与客观景物相融合以后创作的插花是具有我国民族艺术特色的作品。艺术插花也同绘画一样,它是通过作者的想像,联想及幻想来完成的形象思维,综合其特色,而后抽象上升,形成并表现为一种客观的反映,但它又不是自然形象的简单重复,画山水画不是画机械制图,插花更不是做花卉模型,要求做到意境统一,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由于受到空间范围和自然材料的局限,插花创作在意境表达上不能象绘画那样运用自如。

  2、线条是中国插花造型构图的骨架:

  在中国画中以线条造型为主骨,中国传统插花的创作也仿拟于中国画的艺术理论,特别是写意的技法。故而中国艺术插花亦以自然式的线条造型为主。线条能支配整个插花作品的高度、宽度、厚度等。其造型花材多半采用木本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