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那花园花卉网 > 花卉文化 > 花卉美学 >

花季人生之秋:离若秋叶之静美

来源:那花园
】 2013-01-06 12:12
[摘要]迈入博大而沉静的秋日,晴空朗朗,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秋叶之静美

  中国人欣赏花文化的特殊情结源于源远流长寄语花与人生的相互融合,如《诗品序》所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花道的思想就是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和谐统一。这种思想,贯穿于花道的仁义、礼仪、言行以及插花技艺的基本造型、色彩、意境和神韵之中。

  迈入博大而沉静的秋日,晴空朗朗,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丹桂、黄菊芬芳吐蕊把大自然装扮得辉煌耀眼,芳香扑鼻。这又是一个充满回忆与思考的季节,是生命的意义,存在的象征。生命一如飘零的落叶归根,在梧桐夜雨中回想过去,思考未来,生命中的那些花儿或许“她们已经被风吹走在了天涯”。

  “待到秋未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气势如山的诗句中,描绘了肃杀的秋天中唯有秋菊的傲然独立。“菊类多种,颜色不同”,在这样一个金黄的季节中注入一点鲜活的气息。菊花用她那雍容雅致而富有生机的体态把“花事了”的秋天装点得多姿多彩,别具风韵。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在隐居的生活中幸有菊的陪伴,以菊的高洁白喻,后人多称菊花为花中隐者。菊花与隐者同是孤标傲世,品格清高,遗世而独立。

  潇湘妃子林黛玉问菊轻叹“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只有经霜仍抱枝不落的菊花遗世独立。问菊,菊不语。林黛玉此在问菊,实等于在问自己。不甘苟合流俗,以清高亮节自守,却不知将偕谁共隐?花季已过,迟迟不开,盼等的又是什么?是叹人海知音的难求,也是在写有才者和理想主义者不为世俗所知解欣赏的执著,孤冷而寂寞。

  俗语“年怕中秋,月怕十五”,经过大半生的辛勤耕耘,桂花是恬淡宁静的,一如人步入沉稳的中年。八月桂花遍地开,桂花开放幸福来。“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处飘”,八月中秋人团圆:“花好月圆”,花是桂花,月是圆月,家人团聚,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人闲桂花落,夜静青山空”,一轮圆月、几许幽香,引发了古往今来多少人的无限情思,夏日躁动的心绪在这样宁静的秋夜中沉静、舒缓下来。

  空气中浸润着甜甜的桂花香味,冷露、月色、花香,最能激发情思,给人以无穷的遐想。中国的桂花与中秋明月,和大众的民俗生活息息相关。许多诗人吟诗填词来描绘她、颂扬她,甚至把她加以神化;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月宫系列神话,那月中的宫殿,宫中的仙境,已成为历代脍炙人口的美谈,也正是桂花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桂树竞成了“仙树”,无怪乎李清照称桂花树“自是花中第一流”了。

  花发多风雨,人生足别离。出去走走,看看晴空万里的碧空,一手挽着将逝的温暖,一手牵着即临的寒冷,一切在降临,一切在远去。雨打浮萍,这是多么安详而宁静的秋声啊。

  相关阅读:

  花季人生之夏:生如夏花之绚烂

  推荐阅读:

  花与节气:二十四番花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