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那花园花卉网 > 花卉文化 > 花卉美学 >

中华民俗植物考:茶(Tea Plant)

来源:那花园
】 2012-10-30 08:44
[摘要]茶,山茶科,常绿灌木。叶革质,长椭圆状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秋末开花,花1-3朵腑生,白色,有花梗。

   by 康素爱萝

中华民俗植物考:茶(Tea Plant)

  过了春分,北方竟还在飘雪飞花,而南国的茶园却一定是嫩芽紫红,青翠欲滴了。

  新茶敢比玉无瑕,自具清香人尽夸。古云:“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唐·陆羽《茶经》讲:“茶者,南方之佳木也。”明·李时珍则将茶归入“果部”,《本草纲目·果部·茗》讲:“清明前采者上,谷雨前者次之,此后皆老茗尔。”春茶一般在惊蛰和春分期间开始萌芽,清明前即可开采。由于清明前气温较低,茶树发芽少,故明前茶颇为珍贵。古时贡茶求早求珍,于是把春茶划分为“社前茶”、“火前茶”和“雨前茶”三种。

  社前茶大约在“春分”时节左右采制的茶芽,也就是比“清明”早半个月,社前茶的茶叶更加细嫩,也尤为珍贵;所谓火前茶即清明前茶,清·乾隆皇帝《观采茶作歌》有“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雨前茶指谷雨前,雨前茶虽不及社前茶珍,也没有明前茶嫩,但由于此时气温升高,茶树的芽叶生长较快,滋味鲜浓而耐泡,故前人亦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正当其时”。

  中国是茶的故乡,《神农本草》上写: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饮茶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正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已经成为古时人们一天正常运作离不开的维持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而茶俗作为民间风俗的一种,它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也是人们心态的折射,它以茶事活动为中心贯穿于人们的生活中,并且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演变,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内容丰富,各呈风采。

  如今,茶或许不再是你我的生活必需,但在和风日暖的春日,邀二三知己,架起茶炉,试茶品茗倾谈,新茶特有的纯净通透,如潺潺流水,涓涓清溪,自可以于相互慰藉中分忧解愁。

  人生如茶,清香淡远。

中华民俗植物考:茶(Tea Plant)

  自然形态:

  中文名:茶树

  拉丁文学名:Camellia sinensis

  英文名字:tea plant

  目: 杜鹃花目 Ericales

  科: 山茶科 Theaceae

  属: 山茶属 Camellia

  种: 茶树 C. sinensis

  山茶科,常绿灌木。叶革质,长椭圆状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秋末开花,花1-3朵腑生,白色,有花梗。蒴果扁球形,有三钝棱,果实开列后露出种子。产于我国中部至东南部和西南部,有野生茶树与栽培型茶树之分。春、秋季时可采茶树的嫩叶制茶,种子可以榨油,茶树材质细密,其木可用于雕刻。

  其实更爱读陆羽《茶经》源之一 中对茶的描述: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叶如丁香,根如胡桃。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艹设>,四曰茗,五曰荈。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叶卷上,叶舒次。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茶为累也。亦犹人参,上者生上党,中者生百济、新罗,下者生高丽。有生泽州、易州、幽州、檀州者,为药无效,况非此者!设服荠<艹尼>,使六疾不瘳。知人参为累,则茶累尽矣。

中华民俗植物考:茶(Tea Plant)

中华民俗植物考:茶(Tea Plant)

  野生茶树多为乔木,可生于溪涧旁,在石缝中,枝壮叶茂,芳香诱人。

中华民俗植物考:茶(Tea Plant)

  达尔文曾说:每一个物种都有它的起源中心,茶树至今已经有六千万至七千万的历程了。中国从公元六世纪以前就有了茶的记载。1961年在我国云南勐海县西南60公里大黑山上。树高32米,树围3.2米,冠幅直径8米,经考证树龄已有1700多年。今天,科学家通过对茶树的自然分布,地质变迁,种内变异及细胞遗传学上的研究,肯定地说:茶树的根在中国的滇西南。

  >>下一页:中华民俗植物考:茶之民俗用途

  相关阅读:

  中华民俗植物考:桃(Pe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