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园艺天地 > 园艺资材 >

清华大学校园植物配置

】 2011-07-20 23:16
[摘要]华大学校园明朝时为一私家花园,清朝康熙年间成为圆明园的一部分,称熙春园,道光年间分为熙春园和近春园,咸丰年间改名为清华园。其绿化基础较好,加之建校以后经过不断地改造,目前无论在绿化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可以说是我国北方校园绿化的典范。它的植物配

  清华大学校园明朝时为一私家花园,清朝康熙年间成为圆明园的一部分,称熙春园,道光年间分为熙春园和近春园,咸丰年间改名为清华园。其绿化基础较好,加之建校以后经过不断地改造,目前无论在绿化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可以说是我国北方校园绿化的典范。它的植物配置情况,基本反映了我国北方校园的植物造景风格,对其进行剖析和研究,将会对其他校园的绿化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植物配置特点

  游园区突出其文化性 清华大学的游园主要有“近春园”、“水木清华园”和“北院”,三个园要么依山,要么傍水,各具特色。但总体上讲,主要突出的还是其文化性。

  园内的名人塑像及其周围的植物配置渲染了文化氛围。如“近春园”中的吴晗塑像被淡绿色的早园竹包围,背靠土山,高大的油松和圆柏作背景,右侧又有一棵挺拔的毛白杨(高26m,胸径87cm)所覆盖。又如该园内的孔子塑像,由半圆形的紫叶小檗篱所环绕,山上的油松、圆柏和侧柏作背景,左前方与三角形种植的三棵银杏所呼应。这些雕塑和植物的应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使人顿然联想到相应的时代。

  荷花池及四周的植物配置也很有文化气息。“近春园”中的荷塘内密植荷花,使人一走进就能联想到《荷塘月色》,给荷塘平添几分诗意。荷塘四周由绦柳相围,垂枝婆娑。岛南岸以蔷薇、紫薇、迎春等附在块石之旁,自然开展,大有“蔷薇未架,不妨凭石”的效果。“水木清华园”中的荷花池更是自然,山脚下铺装的大石块深入池内,与池中的荷花相连,顿时使人进入《诗经》中“山有扶苏,阴有荷花”的意境。

  亭、阁、榭等周围的植物配置最典型的是“水木清华”建筑前的平台,它是观景的最佳点,其四周的植物配置为:平台西侧由一棵古拙的圆柏与沿河婀娜的古绦柳呼应,居于两棵树之间的是一丛花朵繁密的珍珠梅相点缀。

  古建区突出其古朴性 清华的古建筑主要集中在“工字厅”、“古月堂”到“甲、丙所”之间的一小片区域。这一区域的植物配置同该区的建筑风格相一致,显示出其古朴的特点。

  首先是植物配置的基调体现了这一特点。该区的南、东、西三面被土山包围,山上植物葱茏,与北面的古建筑围合出一片清静幽深的小环境。该区的基调树种以常绿树为主,使得景色四季常青。常绿树种中又以桧柏为主,间植以白皮松、油松,均为北京的乡土树种,与古建筑的风格取得高度协调。

  其次是入口处的植物配置也反映出这一特点。该区主要有西南、西北和东北三个出入口,三个出入口分别由两土山相夹而成,山上植以高大的常绿树。这种植物造景的方式明显反映出我国古典园林那种欲扬先抑的造景手法。

  在古建筑周围,也体现了古朴的格调。如“工字厅”门前对植两棵古银杏,与门口的两个石狮子配合,点出该建筑在全园中的主体位置。门口正前方的道路东侧是两株银杏,西侧是三株银杏与一株梧桐相配。这种造景方式从树种的选择上讲,银杏与梧桐都是我国北方古老的落叶树种,富有一定的远古性,适应全园的风格;从植物配置上讲,这些落叶树植于主要建筑门前开阔的广场两侧,利于在冬季扩大视野空间。

  该区小游园内的植物配置也紧紧围绕这一主题:最明显的是游园南部的一棵古桑树,胸径达1m左右,主干已断,新萌发的小枝大有枯木逢春的意境。这棵古桑周围近8m处没配置其他乔灌木,只有铺地的草坪,使古桑之苍劲的姿态得以充分展现。

  新建区突出其现代性 清华的新建区主要集中在东南门一带,由逸夫科学楼、明理楼、建筑馆、伟伦楼四大现代建筑做骨架,与北侧的主楼遥相呼应。在这些建筑群的周围,相应地搭配了一些现代气息很浓的植物景观。

  规整式单纯草坪的应用:从东南门到主楼方向,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中轴线由道路和分开的单纯草坪组成,草坪草均选用北方表现较好的草地早熟禾。这些草坪主要起扩展空间的作用,保证了从主楼到门口这一中轴线视野的通透性。

  疏林草坪的应用:该区的疏林草坪主要位于喷泉广场两侧,处理成缓坡地形式,植物以白皮松、油松为主,以红叶李、青 作点缀。这两个疏林草坪从形式上既打破了周围建筑的单调呆板,又简洁明快,同建筑的风格相统一;从内容上以油松作第一层植物,以云杉属青 、白 作第二层,保证了四季的常绿景观,同周围白色的建筑群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加了这两个草坪的可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