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那花园花卉网 > 花界新闻 > 行业新闻 >

各家纷纷议 野草欣欣荣

来源:
】 2011-06-21 22:29
[摘要]北京大学2005年度景观设计高峰论坛暨第六届土人景观学术研讨会于12月17日如期举行。一大早,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术报告厅就挤满了翘首以盼的人群。 不同学科间多维度的激荡是这次景观论坛的特色。论坛邀请的演讲嘉宾并不局限在景观设计界,而是邀请了来自

  北京大学2005年度景观设计高峰论坛暨第六届土人景观学术研讨会于12月17日如期举行。一大早,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术报告厅就挤满了翘首以盼的人群。 不同学科间多维度的激荡是这次景观论坛的特色。论坛邀请的演讲嘉宾并不局限在景观设计界,而是邀请了来自建筑、艺术、水资源等其它相关领域的专家,为与会者提供更宽阔的视野和回归本源的思考。

  他们“水立方”设计师John Paulin先生,活跃于多个领域的艺术家艾未未先生,致力于城市雨洪管理的车武教授,研究西方美术的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教授丁宁等,他们各自带来了精彩的演讲。 “不为人知的”设计过程 澳大利亚PTW设计师事务所董事John Paulin先生首先介绍了他们的事务所,以及2008北京奥运会“水立方”和奥运村的“不为人知的”设计过程,还有PTW与中方进行项目合作的经验。

  “当时中建国际的几位中国设计师给我们上了一堂关于中国文化、中国空间概念的课。如果当初只是我们一家做“水立方”设计,结果不会这样,如果只是中国的设计师来做的话,也不会有这样的结果。”他说。

  John Paulin说:“奥运会竞赛场馆在赛后的后续利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设计“水立方”的时候就考虑到了未来商业设施和一些水上公园设施的设置。希望这个建筑能够在今后的二三十年之内为民众所使用,而不仅仅只是作为奥运会服务。”

  艾未未不谈美

  著名艺术家艾未未先生与庞伟先生的风趣对答为现场增添了不少活跃的气氛。当庞伟问他如何看待现实中的抒情性时,艾未未拒谈现代语境下的美。他说如今已是一个沦丧了美的时代。对话诙谐中寓严肃,而以拒绝的姿态来直面并不乐观的现实。或许这也正体现了艾未未作为一个艺术家的独立性。

  城市雨洪管理的产业化前景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车武教授的演讲课题是“城市景观设计中的雨洪管理”。作为一个给排水和环境工程的专家,车教授也是在近几年才涉及景观水这一领域。他呼吁景观设计要注重和利用场地原有的水资源。当谈到一些无视当地条件,造成水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的设计。车教授气愤地说:“这简直是犯罪!” 随后车教授谈了关于城市中雨洪管理的问题。车教授预计对大量雨水的利用将在干旱的北方成为一个有希望的绿色产业。而目前一些不合理的雨水处理方法除了造成水洪泛滥和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还会造成大量可利用的水资源的浪费。他说:“北京年降雨是约600毫米,城区大概有3亿吨雨水可以利用。因为北京缺水,所以雨水收集应当受到重视。我原来想城市雨洪管理在5年-10年内会达到产业化,但现在的发展速度比想象中要快。政府已发出规定,行政管理区的所有项目都必须要有雨水利用的要求和规定。在北京就有100个项目正在实施,包括奥运场馆都有雨水利用的项目。” 车教授同时还介绍了国外把城市景观空间和暴雨蓄洪池结合起来的方法。他说目前正在做国内这方面的研究。

  走出农耕文明的野草美学

  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广州土人景观总经理、设计总监庞伟先生做了题为“百草园•野草之美”的演讲。

  一上台,他就声情并茂的朗诵了一段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文字:“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然后质询道,在当代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对自然是否还会有这份深深的眷恋? 庞伟先生严厉批评了目前城市公共空间中流行的图案式景观设计,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和野草的崇尚和这种传统的丧失:“如今的生存环境更需要一种新的伦理和审美。”他说:“野草之美走出农耕文明是必然的,野草之美是可持续之美,是天地之大美!” 欧洲景观印象:“续” 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二所所长轰伟的演讲题目是“西行记续——土人欧洲景观之旅”。在十一考察欧洲期间,国外的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可持续性理念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说:“我们所欣赏的景观,它是一个既具艺术气质与表现力,同时兼备资源保持与再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动态连续的功能体,生态措施应渗透到景观的各个环节。” “我们不是没有好的设计师,而是没有好的甲方”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李迪华老师的演讲题目是“探索农村城市化的和谐之路”。他先接着轰伟的话题,谈了欧洲考察的人文关怀的感受。之后他介绍了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在顺德做的一个研究项目。“我们不是没有好的设计师,而是没有好的甲方。”他说,正是业主的开放态度才使研究得以更为深化,这也是国内设计环境中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艺术中的文化内涵 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教授丁宁,带领大家一瞥希腊艺术中的缤纷心理。他先引用英国著名艺术理论家罗金斯的话,如果用三卷文字来概括一个国家的文化,那么一个是功绩,一个是语词,一个是艺术。他说:“市面上有很多诸如一辈子要走的50个地方等口号,这些地方都跟艺术联系在一起”。 丁宁教授带来了很多美仑美奂的古典油画,一边跟大家介绍视觉背后的神话典故,我们仿佛得以与遥远时空中的希腊人神交,惊异于他们对美的崇拜,同时也为这份爱美之心的执着而感动。 土人的八年历程 作为整个景观论坛的压轴戏,特别制作了名为“土人八年”的专题片。土人八年来的成长轨迹随着舒缓的音乐,一一显现在大屏幕上。作为一个设计公司,土人屡屡获奖;作为一个行业个体,土人以生态的理念引领业内风气;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土人始终在实践中坚持对环境和对历史的尊重。 任何一个个体的成长,都必然有更深的动因,回顾起来,土人八年来所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与其对自身强烈的使命感是分不开的。这个使命感也许可以通过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席设计师俞孔坚博士的话来理解:“景观是什么?从大禹开始,就告诉世人,景观不仅仅是桃花园式的审美,而实际上是济世救民的工作。另外我们提出几个大的理念,一个是野草之美,倡导一种新的伦理,新的思想。还有一个是方法论的探讨,提出“反规划”理论,它告诉我们怎么样再建和创造生态和谐的城市。” 穿插于嘉宾演讲之间的是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的实践项目和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2005年优秀项目汇报。虽然十分简短,但仍可一瞥土人对和谐环境的一贯的追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