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那花园花卉网 > 花卉百科 > 植物常识 >

优良饲用和水保兼用植物—红豆草

来源:未知
】 2012-06-17 01:14
[摘要]摘要:概述了红豆草生物学及栽培与管理技术要点。 关键词:红豆草;生物学特性;饲用价值;栽培技术 红豆草又名驴食豆、驴喜豆、驴食草,是豆科驴食豆属多年生牧草,栽培种主要分布在我国甘肃、宁夏、青海、陕西等省区,野生种分布在新疆等地。 1红豆草发展


  摘要:概述了红豆草生物学及栽培与管理技术要点。
  关键词:红豆草;生物学特性;饲用价值;栽培技术
  
  红豆草又名驴食豆、驴喜豆、驴食草,是豆科驴食豆属多年生牧草,栽培种主要分布在我国甘肃、宁夏、青海、陕西等省区,野生种分布在新疆等地。
  
  1红豆草发展历史
  
  红豆草是很古老的栽培牧草之一。资料记载,10世纪前亚美尼亚人就已种植红豆草,20世纪初期,欧洲大陆种植数量很大。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红豆草传入美国。1944年,我国草原学泰斗王栋从英国带入第一批红豆草草种在我国试种,其后又从其他几个国家引种,甘肃农业大学和甘肃省草原总站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引进的红豆草进行了长期的驯化和育种,形成了优质的牧草品种“甘肃红豆草”,上世纪80年代,因其具有抗旱、抗寒、高产、营养价值高、固氮、保水土等诸多优点,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定西地区大量种植,留床面积一度达到了20 000hm2,通过多年的起伏和曲折发展,成就了定西市通渭县“红豆草之乡”的美名,目前甘肃留床面积为15 000hm2
  
  2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2.1形态特征
  红豆草根系发达,主根系,平均入土深度3~6m,最深达15m。红豆草的主根明显,很少出现倒根,在耕层内或耕层以下均可形成支根,疏松土壤,其主根在耕层以下也可分出许多发育良好的小根,根系的70%以上分布在40cm的土层内,根上生有大量根瘤,根瘤散开单个存在或呈串状,体积大小不一,大的根瘤直径可达2cm;茎圆形,直立或半倒伏,表面有沟,4~8节不等,茎中空或充实,株高48~130cm。茎分红、绿两种颜色,每株有分枝10~20个。叶为奇数羽状复叶,由7~17片小叶组成,小叶长椭圆形。开花前为基生叶,开花期每株有复叶30~40片。叶片深绿色,上面无毛茸,下面和边缘有短的白毛茸。托叶为尖锐的三角形,上面亦被白毛茸。总状花序,花序长8~40cm,每花序有小花40~60朵,呈4列排列在花轴上。花冠紫红色居多,少数粉红色或白色。花的典型特征为直角形式弯曲龙骨瓣。荚果含1粒种子,不开裂,长4~12mm,宽3~10mm,扁平状或凸起,半圆形、荚果坚硬,边缘有锯齿状薄片,种子半圆形,褐色、绿色或绿褐色,表面光滑,千粒重15~25g。
  2.2生物性特性
  2.2.1发芽出苗。红豆草种皮略薄,吸水性极好,土壤温度高于12 ℃、水分含量30%~45%时开始萌发,3~4d发芽,播后7~8d出苗,刚出土的子叶小而黄,遇光2~3d后变绿,出苗后7~8d长出真叶,其后每3~5d长出1片真叶。
  2.2.2物候期。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4月下旬播种,5月上旬出苗,7月上旬初花、中旬盛花、下旬结荚,8月初乳熟,中旬种子成熟。第2年3月下旬返青,10月中旬枯黄,生育期190d。
  2.2.3枝条及花序形成。甘肃红豆草在播种当年形成多量的基生叶,从第1~4片叶的叶腋长出短枝,第2年形成长枝。一般有5~7个短茎节。在生殖枝的第3~5个茎节间,由叶腋幼芽形成花茎,花茎上着生由许多小花构成的总状花序。
  2.2.4开花授粉。红豆草属异花授粉植物,花粉在闭合的花内成熟。开花时旗瓣扭转,花粉在旗瓣中散落。龙骨瓣中有半弯的合蕊柱,柱头时常伸出花药。开花顺序为自上而下,陆续开放。5~10朵小花同时开放,每朵花开放时间1~2d。开花2~3d后,花瓣同雄蕊一起脱落,授精3~4d,开始形成豆荚。再经20d种子完全成熟,自花授粉时结实率为3%~5%。
  2.2.5适应性。红豆草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属旱生植物,在降水量180~700mm的地区均能良好生长,蒸腾系数350~480,生长最适温度18~25 ℃,气温3~4 ℃时开始萌发。红豆草对土壤要求不严,能在土层较薄的砂粒、石质和冲积土壤上完成生长繁殖,广泛分布在适度湿润的壤土、砂壤和砂土土壤。红豆草不适应低洼地、排水差的重粘土土壤,水淹没24h以上,根部开始腐烂,植株死亡。适宜pH值为6~7.50。
  2.2.6寿命及使用年限。甘肃通渭县,上世纪90年代后期种植的甘肃红豆草,目前仍然生长旺盛。在良好的土壤条件、科学的管理及合理利用下,红豆草的寿命可达15年左右,一般情况下,其寿命为3~7年。栽培种最佳利用年限3~5年。
  
  3栽培要点
  
  3.1种子处理种子可去种荚,或置于稀硫酸溶液浸泡2~3h。播种前可根瘤菌拌种,以每千克红豆草20~30g,亦可干根切碎拌种。
  3.2播种时期北方每年4月中旬至5月初进行播种,干旱地区在雨前或雨后抢墒播种。
  3.3播前准备播前要精细整地,保持土壤墒情。根据土壤肥力,按10~15t/hm2施入有机肥。
  3.4播量及播种方式可条播也可撒播,但条播最好。条播时草田行距30~35cm、种子田行距45~50cm。播深4cm左右。每公顷播量为种子田30~45kg、草田50~60kg。红豆草也可与无芒雀麦或苜蓿混播。
  3.5田间管理出苗前,要及时除去雨后土壤板结。当年播种的红豆草生长缓慢,幼苗弱小,杂草滋生,应注意除草。结合除草和松土,在分枝期或刈割后追施N、P复合肥,以每公顷120~150kg追施,生产种子的红豆草,在开花期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或放养蜂群,以提高授粉率。有条件时根据土壤含水量和物候期进行灌溉。10月下旬至11月初灌水利于红豆草越冬和提高翌年产量。
  3.6收获草田红豆草最好在初花期(第1次甘肃陇东5月初,中部地区5月中旬)刈割,此时收获能获得全年的高产量,且品质较高,每年刈割2~3次为宜,留茬高度4~5cm。越冬前1个月不宜刈割或放牧。由于红豆草为总状花序,开花时期不集中,使成熟期不一,落粒性强,故收获种子的时期为50%~60%荚果变为黄褐色时。
  
  4经济价值及利用
  
  4.1饲用价值
  4.1.1产草量及种子产量。红豆草的产量因品种、生长环境、生长年限及栽培利用状况而异。在甘肃中部干旱地区,种植当年其鲜草产量为18 000~37 500kg/hm2,折合干草5 000~12 000kg/hm2,第2年到第4年产草量高而稳定,干草产量一般稳定在12 000~18 000kg/hm2。红豆草种子产量稍高于紫花苜蓿,每公顷产量450~1 200kg。
  4.1.2营养价值。红豆草被誉为“牧草皇后”,这一方面因其产量高,也与其营养价值高有关。初花期至盛花期干草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钙和磷含量分别为12%~13%、16.25%~15.35%、2.02%~1.98%、30.5%~32.1%、8.93%~9.28%、41.25%~42.97%、2.21%~2.08%和0.28%~0.24%。种子粗蛋白质含量33.11%、粗脂肪4.33%、粗纤维含量仅7.88%、无氮浸出物达到46.7%、钙和磷分别为2.63%和0.32%。红豆草茎杆中空柔嫩,叶量丰富,各类家畜都喜欢采食,可用于青饲、青贮、放牧、晒制青干草,加工草粉、配合饲料等,因其含有单宁,可沉淀在瘤胃中形成大量泡沫性的可溶性蛋白质,故在反刍家畜青饲、放牧时不易发生膨胀,因此,红豆草是马、牛、羊的上等粗饲料。试验表明,育肥猪精饲料中加入8%的红豆草草粉,60d平均日增重达到了563g,与加入相同比例苜蓿草粉的组(日增重为558g)相当。
  4.2水保、肥田、蜜源功能
  4.2.1水土保持。红豆草根系强大,侧根多,植株繁茂,枝繁叶茂盖度大,种植第1年即可覆盖地面。护坡保土作用好,在风蚀和水蚀严重的斜坡地,其产量要比种其他豆科植物高,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据研究,其拦蓄径流量比农作物高50%以上、减沙量比农作物高70%;在紫花苜蓿、红豆草、沙打旺、白三叶等六种豆科牧草中,红豆草生物总量处在第2位,拦截径流量能力达到第1位。
  4.2.2培肥土壤。红豆草是许多作物的良好前作。红豆草的根瘤发育好,比其它豆科作物更能增加土壤中的氮素。红豆草根茬地耕翻后,其根系迅速死亡分解,不会使后作播种地混杂,并使土壤有机质增加迅速。生地种植红豆草5年后改种小麦,比种植相同年限的农作物产量提高35%~ 48%。
  4.2.3蜜源植物。红豆草1年开2次花,红豆草花序长,小花数多,花期长,总花期长达3个月,开放时香气四射,含蜜量多,花期一箱蜂每天可采蜜4~5kg,每667m2产蜜量达6~13kg,在红豆草种子田放养蜜蜂还可提高种子产量,是很好的蜜源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