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那花园花卉网 > 花界新闻 > 行业新闻 >

园林植物地下害虫的危害种类与综合防治(2)

来源:新闻频道
】 2011-07-17 13:21
[摘要]成虫白天活动,傍晚潜回土内,有假死性,常群聚取食草坪和其他园林植物的叶片、花瓣和花蕾、残留叶脉和花柄。成虫出土后即可交尾,产卵主要在叶片上,单雌产卵约40粒,卵散产,卵粒包藏于卵室中,一室一粒。成虫寿

  成虫白天活动,傍晚潜回土内,有假死性,常群聚取食草坪和其他园林植物的叶片、花瓣和花蕾、残留叶脉和花柄。成虫出土后即可交尾,产卵主要在叶片上,单雌产卵约40粒,卵散产,卵粒包藏于卵室中,一室一粒。成虫寿命26天。初产卵乳白色,椭圆形,径长宽为1 .4x0.9毫米。卵历期10-12天。

  根据该虫的习性,防治上应注意4-5月幼虫浅土层的危害及6-7月成虫期的危害。3.地老虎地老虎俗称地蚕、切根虫,幼虫3龄前昼夜活动,多群集于叶片和茎上,危害极大,可使草坪和苗圃成片空秃。3龄后分散活动,白天潜伏于土表,夜间出土危害,咬断幼苗根茎或咬食未出土的幼苗。食性杂,不但危害花卉苗木,还大量危害农作物。

  小地老虎全国均有分布,成虫体长20毫米左右,全身灰褐色,前翅具有两对横纹,幼虫黑褐色,腹背有黄褐色纵线两条,主要危害植株的根、茎,造成大量死亡。国内发生的有小地老虎、大地老虎、黄地老虎、八字纹地老虎、显纹地老虎及警纹地老虎,其中以小地老虎为最多,危害最重。小地老虎昼伏夜出,成虫暗褐色,幼虫咬断幼苗茎基部。

  小地老虎一年发生3-4代,以卵、蛹或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翌年3月出现成虫,成虫具趋光性和趋化性,喜吸食酸、甜、酒味等芳香性物质。成虫羽化后经3-5天,开始产卵,卵多散产于低矮叶密的草上,少数产于枯叶及土隙下。每头产卵800-1000粒,最多达2000粒。

  幼虫共分6龄,个别7-8龄。1-2龄幼虫群集于杂草、花卉、幼苗的顶心嫩叶处,昼夜取食危害。3龄以后,开始扩散,白天潜伏于杂草、幼苗根部附近表土的干、湿层之间,尤以黎明前露水多时更甚,把咬断的幼苗嫩茎拖入穴内供食。在食料不足或环境不适时,则发生迁移,多在夜间,也有在白天迁移危害的。成虫有假死的习性,受到惊扰即卷缩成团。幼虫老熟后多潜伏于5厘米左右深的土中筑土室化蛹,蛹期约15天。

  地老虎幼虫3龄以前群集于杂草或幼苗上,抗药力小,是防治的关键时期。

  4.金针虫成虫体长20毫米左右,体扁平,长条形,淡黄褐色至深栗色,体上密布金色细毛,幼虫金黄色,胸、腹部背板中央有一条纵沟。华北地区草坪及苗圃内发生普遍,主要咬食植株的根、嫩茎和刚发芽的种子。

  二、影响地下害虫危害的因素

  地下害虫的发生与土壤的质地、含水量、酸碱度、圃地的前作和周围的花木等情况有密切关系。例如,地老虎喜欢较湿润的粘质土壤。金龟子的幼虫(蛴螬)适生于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若前作为豆科植物,又加施未经腐熟的厩肥,则蛴螬必然较多。蝼蛄多发生在轻盐碱地、粘砂壤、湿润、松软而多腐殖的荒地及河渠附近。地下害虫危害多集中在春秋两季。

  三、园林地下害虫的综合防治地下害虫的特点是长期潜伏在土中,食性很杂,危害时期多集中在春秋两季。防治时应抓住时机,采取农业措施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防治。

  1.农业防治

  (1)翻耙整地,精耕细作,破坏其生活环境,翻松土面深至25- 30厘米左右,使地下害虫(卵)裸露地表,冻死或被大敌啄食而降低数量。特别是金针虫的卵和初孵幼虫,分布于土壤表层,对不良环境抵抗能力较弱。翻耕曝晒地壤,中耕除草,均可使之死亡。

  (2)合理使用肥料,增施腐熟的有机肥能改良土壤透水、透气性能,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从而使根系发育快,苗齐苗壮,增强抗虫性。忌施未腐熟的有机肥。同时,合理施用碳酸氢铵、腐殖酸铵、氨水或氨化过磷酸钙等化学肥料,对地下害虫具有一定的驱避作用。

  (3)种植诱集作物。春季在苗圃中撒播少量觅菜籽,吸引地老虎到觅菜上危害,以减轻对花木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