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那花园花卉网 > 花卉百科 > 植物常识 >

“贫血”的浮游植物等

来源:未知
】 2012-06-17 01:24
[摘要]关于海洋光合作用的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疑问是:为什么在太平洋的某些海域,浮游繁殖;毕竟,上升洋流一直为这些仅在显微镜下可见的微小植物提供着丰富的二氧化碳。海洋学家们得出的答案是:缺乏铁元素。对比富含铁元素和缺乏铁元素这两种情况,即使浮游植物


  关于海洋光合作用的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疑问是:为什么在太平洋的某些海域,浮游繁殖;毕竟,上升洋流一直为这些仅在显微镜下可见的微小植物提供着丰富的二氧化碳。海洋学家们得出的答案是:缺乏铁元素。对比富含铁元素和缺乏铁元素这两种情况,即使浮游植物中叶绿素的产量完全相同,后一种情况下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水平仍然偏低。“当这些海洋微型植物极度渴求铁元素时,它们就会制造出大量叶绿素,超出它们的所需。”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首席研究员迈克尔·贝伦费尔德(Michael Behrenfeld)如是说。这样一来,如果环境条件变化导致铁元素水平上升的话,它们就能立即抓住时机,利用新增的资源。以往的卫星图片研究仅仅测量了叶绿素水平,因此没能揭示出铁元素含量的差异。研究小组的报告刊登在2006年8月31日的《自然》杂志上。他们在报告中指出,铁元素匮乏意味着,以往对全球海洋碳元素的生物吸收量所作的估计,要高出实际水平2%~4%。
  (译/王雯雯 校/虞骏)
  
  发现暗物质
  戴维·别洛
  
  暗物质(darkmatter)是无法被看到的物质,在理论上,宇宙中绝大多数的物质都是以暗物质的形态存在的。两个星系团的一次碰撞事件,为暗物质的存在提供了迄今为止的最佳证据。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Chandra X-ray Observatory)拍摄到的图像显示,较大的星系团从较小的星系团中拖曳出一团清晰可辨的物质,该物质以高温等离子体的形式存在。理论上讲,碰撞应将等离子体与暗物质分离开来。科学家还测定了光线穿透碰撞星系团的各个部分时,由于引力透镜效应(gravitational lensing)而引起的光线弯折程度——弯折程度越大,则该区域的引力越强。科学家们发现,那团等离子体并不能产生最强烈的引力透镜效应,这表明其他一些不可见的物质才是导致光线弯曲的主要原因。研究的最新结果发表于2006年9月10日的《天体物理杂志通讯》上,其中并没有说明暗物质具体是什么,但该发现的确给那些改写传统引力的激进理论,泼了一盆冷水。(天文学家发现,星系团中观测到的物质不足以解释观测到的引力,大部分人将原因归咎于暗物质的存在,也有一些激进的理论学家认为,在数万光年的距离上,引力不再与距离保持平方反比关系。)
  (译/王雯雯 校/虞骏)
  
  劳力士重举奖人才
  崔 响
  
  2006年10月26日晚上,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5位劳力士“雄才伟略大奖”的获奖者收到了劳力士公司颁发的10万美元奖金和一只刻有个人名字的劳力士金腕表。
  5位获奖者分别是法国人种学家雅丽珊德拉·拉夫维利亚、澳大利亚环境学家布拉德-诺曼、泰国微生物学教授皮拉·潘士威、普通印度妇女嫦达·施洛芙、英国动物学家罗里·威尔逊。由于各自在振兴民族传统艺术、保护动物、科技创新、勘探开发等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他们从117个国家的近1700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赢得了大奖。
  5位亚军也获得了5万美元奖金,以及一座钢金合金计时器。
  “雄才伟略大奖”由劳力士公司于1976年创立,旨在发掘和鼓励全球各个领域中有原创性、可行性、有益社会的项目,每两年颁发一次,迄今已有30年的历史。
  2008年劳力士第13届大奖已经开始面向全球接受新的申请。劳力士奖评选委员会主席巴特克·海尼格说:“劳力士对于能够支持这些勇于创新,为创造真美善世界努力不懈的人深感荣幸。”
  
  转基因细胞击退癌症
  戴维·别洛
  
  某些癌症患者体内的免疫细胞,能够识删扩散的肿瘤并攻击它们。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的史蒂文·罗森堡(stevenRosenberg)及其同事,从一位成功战胜黑色素瘤(melanoma)的患者身上获取了免疫细胞,即所谓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并克隆出了负责识别癌症的细胞受体基因。他们将该遗传信息通过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转移到了从另外17位黑色素瘤患者身上提取的普通T细胞中。在对这17位患者实施化疗(chemotherapy)之后,科学家们将转基因淋巴细胞重新注射到他们体内。一个月后,科学家发现,在其中15位病患体内,这些细胞不仅能够存活下来,而且还发展壮大,占到了所有T细胞总数的9%~56%不等。更可喜的是,有两名患者身上的肿瘤消失了,并在此后18个月内没有复发,他们的血液中也持续保持了高水平的转基因免疫细胞。这项研究于2006年8月31日发表在《科学》杂志网络版上。
  (译/王雯雯 校/虞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