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那花园花卉网 > 花卉栽培 > 养花常识 >

二斑叶螨对六种植物的选择性及生长发育

来源:未知
】 2012-08-08 14:20
[摘要]摘 要 采用“Y”形嗅觉仪研究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对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 Hance)、苹果(Malus pumila Mill)、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 Koehne)、苦楝(Melia azedarach L.)、火炬树(Rhus tyhinaTomer)、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a Thun


  摘 要 采用“Y”形嗅觉仪研究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对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 Hance)、苹果(Malus pumila Mill)、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 Koehne)、苦楝(Melia azedarach L.)、火炬树(Rhus tyhinaTomer)、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a Thunb)6种植物的嗅觉选择性差异。结果表明,该螨对苹果叶片的气味表现明显的趋向性,对木瓜叶片的气味表现明显的忌避性,而对其余4种叶片无趋向性或者表现中性。采用海绵水盘法研究在6种植物上的生长发育差异,该螨在接骨木、苹果、苦楝、火炬树上均能正常生长发育至成螨,且具有一定的繁殖力。但在木瓜和大叶黄杨上发育状况较差,繁殖力较差。
  关键词 二斑叶螨,嗅觉反应,生长发育
  
  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又称白蜘蛛、二点叶螨,属叶螨科Tetranychidae叶螨属Tetranychus,是一种分布于世界各温带、亚热带地区的害螨,也是蔬菜、花卉、果树上的重要害螨之一,其分布范围广、寄主种类多、食性杂。危害的主要果树种类有苹果、梨、桃、油桃、樱桃、葡萄等;蔬菜以豆角、甜(辣)椒、黄瓜、菠菜、茄子等受害最重;农作物以豆类、花生等最易被害;另外,杂草中的鹗草、牵牛花、旋花草、荠菜、苦菜,行道树中的千头椿、国槐、刺槐、加杨、毛白杨等以及花卉中的大丽菊、月季等也是二斑叶螨的寄主植物。我国于1983年在北京市发现该螨危害一串红等花卉植物,以后在甘肃天水、山东招远、临沂和河北昌黎等地被发现,并造成严重危害。目前,二斑叶螨正以惊人的速度继续蔓延。
  虽然该螨在我国发现较晚,但近年来分布区域、危害范围逐渐扩大,已成为部分地区的重要害螨。许多学者对该螨的生物学特性、抗药性、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该螨与不同植物间的关系研究的较少。目前,有关棉花和茶树的抗螨性有较多的研究报道。作物叶片表面茸毛的多少是常见的一类形态抗虫特征,其器官表面茸毛的有无、数量(密度)、长度、软硬、生长方向或形状都可能与抗虫性有关。叶片茸毛多、密度大的棉花品种对叶螨的抗性强、叶螨死亡率高。茶树品种下表面茸毛密度大、茸毛长、气孔密度低、下表皮厚及角质化程度高是茶树抗侧多食附线螨的形态特征。
  本研究选用的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Hance)、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 Koehne)、苦楝(Melia azedarach L.)、大叶黄杨(Euonymusiaponica Thunb)均是城市园林的重要绿化植物;苹果(Melia azeda-rach L.)是山东省重要的果树品种,其上叶螨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火炬树(Rhus typhina Tomer)对于荒山造林、森林防火均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并且这6种植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因此研究二斑叶螨在这6种植物上的生长发育,比较不同植物的抗螨性差异,深入研究二斑叶螨与不同植物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供试虫源:二斑叶螨采白花卉植物——竹竽(Calathea zebrina)叶片,采集带回实验室饲养繁殖以备试验所需。
  (2)供试植物:接骨木、苹果、木瓜、苦棟、火炬树、大叶黄杨均釆自山东农业大学校园。选择靠近顶稍、干净、健康成熟的叶片。
  
  1.2 方法
  (1)“Y”形嗅觉仪法:本研究采用的“Y”形嗅觉仪是一个用玻璃制成的“Y”形管,其基部长10cm,内径3cm,两臂等长约20cm,两臂夹角约75°,每臂分别由2节玻璃管套嵌而成,相接处内置纱网,纱网孔径允许叶螨自由通过。“Y”形管中央置一“Y”形铁丝,铁丝端部穿过纱网。两臂分别依次连接流速计(用于控制气流速度)、装有气味源(植物叶片或空气)的广口瓶、装有蒸馏水的广口瓶(用于保持湿度)、装有活性炭的广口瓶(用于净化空气)、抽气泵等。测试时,先将抽气泵电源接通,调节流速计,使两边气流流速相同,均为3L/min。测试时,将雌成螨单头接到“Y”形嗅觉仪出气口端的铁丝上,观察其行为,3min内第1次穿过某一臂的纱网,定为对这一侧的气味有趋性,若在3min内未穿过任一臂的纱网,则除去不计。每组处理测试100头。每测试10头,关闭抽气泵10min,用无水酒精擦拭Y形铁丝。所有测试均在空气洁净(无异味)、自然光照(光照度为650~700lux)、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
  各组处理如下:
  接骨木叶片-干净空气,苦楝叶片-干净空气,苹果叶片-干净空气,火炬树叶片-干净空气,木瓜叶片-干净空气,大叶黄杨叶片-干净空气,
  (2)海绵水盘法:寄生性研究方法采用海绵水盘法,将厚约1cm的海绵剪成直径约15cm的圆片,置于直径为15cm的培养皿内,向皿内添加足量清水,使海绵充分吸收。然后将叶片背面向上放置于海绵上,叶片四周和叶柄用浸过水的脱脂棉条包围,既防叶螨逃逸又可供给叶片水分。每片叶片挑人1头雌成螨让其产卵,12h后剔除雌成螨,仅留下卵。每12h观察1次,记载幼螨、若螨的死亡数量、各个螨态的发育历期、雌成螨产卵量及寿命等,同时及时更换新叶。
  
  2 结果与分析
  
  2.1 二斑叶螨对不同植物叶片挥发性物质的嗅觉反应
  二斑叶螨被接至嗅觉仪中央铁丝后,围绕铁丝作螺旋形逆气流方向的运动,在两臂交叉处略作停顿,随后进入其中一臂,待其穿过纱网后计数,
  “Y”形嗅觉仪的测定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看出,二斑叶螨的雌成螨对苹果叶片的气味表现出明显的趋向性,对木瓜和火炬树叶片的气味表现出明显的忌避性,而该螨对其余4种植物叶片与空气的选择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苹果叶片对二斑叶螨有引诱作用,而木瓜对该螨有驱避作用,其余4种植物的气味对二斑叶螨无引诱或驱避作用,表现为中性。
  
  2.2 不同植物对二斑叶螨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由表2可看出,二斑叶螨在接骨木上从幼螨至成螨发育历期最短,为6.73d;平均单雌产卵量最多,为125.167粒,与其余5种植物存在显著性差异;雌成螨寿命最长,为22.542d。在苹果上发育历期较短,为7.04d;产卵量为67.67粒,比在其余4种植物上显著增多;雌成螨寿命为22.375d,较在其余4种植物上显著延长。表明二斑叶螨在接骨木、苹果上生长发育及繁殖性状较好,具有较强的寄生性。在苦棟、火炬树上发育历期和雌成螨寿命均无显著差异,但与接骨木和苹果差异显著。在火炬树上的产卵量比苦楝上显著减少,说明该螨在火

[2]

.